本网讯 11月9日下午2点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乌拉尔联邦大学孔子学院主办,艺术史中心协办的《中国字画介绍展》在乌拉尔联邦大学主校区大厅开幕。乌拉尔联邦大学校长维克多·科克沙洛夫不仅出席了开幕式,而且发表了内容丰富、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国驻叶卡捷琳堡总领事馆文化教育领事杨金玉则在致辞中生动地强调了此次展览的文化意义。接着,中方院长沈三山做了简要的说明,而俄方院长玛丽亚·古兹科娃则精心设计并主持了开幕式。
此次书画展以国内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和已故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作品图片为内容,以“图像-线条-文字”为主题,将图像和文字的关系作为介绍中国书画的切入点。本次展览是孔子学院2011年度的特色项目之一,也是乌拉尔国立大学和乌拉尔国立理工大学合并成为乌拉尔联邦大学后一次重要的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活动。
为此,孔子学院从选材,收集资料,到主题的确定,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得到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交流处上上下下全力的支持。在布展准备过程中,乌拉尔联邦大学艺术教授弗拉基米尔·加列耶夫及其团队,以其深厚的理论见解,细化了展览的主题,强调突出了两位画家的艺术特色:简约而富于变化的线条。
俄方艺术专家指出:俄罗斯文化传统认为,文字和图像是现实知识的两大构成,文字高于图像,书法和绘画是不同的艺术形式;而中国文化传统则认为:文字和图像难以分割,线条不仅产生了图像符号,同时也产生文字符号。中方院长沈三山指出:韩美林的《天书》作品展示了中国文字源远流长从未间断的图像特征,而吴冠中的作品则说明风景本省可以简约为艺术符号。事实上,简约的线条和变化的墨块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书画同源”说得就是这个道理。由于中国书法是美感和意蕴的高度融合,双方共同建议:不妨借助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跳出语言的符号限制,以整体的方式重新审视现实中既直观又抽象的意义。可以说此次展览的准备过程也是双方文化交流与研讨的过程。
为使大家能够零距离地感受中国书法艺术,展会现场还准备了笔墨纸砚、字帖以供临摹。没有想到,开幕式开始之前,仅是中方志愿者教师张丽梅的“研墨”这个小小细节就已经吸引了众多学生和教职员工的驻足观看。随着乌拉尔联邦大学校长维克多 科克沙洛夫在画板上挥毫写下大大的“和”字,书法艺术互动环节的序幕也正式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