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的指导和资助下,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乌拉尔联邦大学(乌拉尔国立大学和乌拉尔国立技术大学于今年五月合并而成,已经开始正式运作)两所大学合作的框架内,在两校国际交流处积极的支持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初明和亓鲁霞教授应邀前往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孔子学院进行了学术交流活动。
王初明教授自1992年起专注于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活跃于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提出并致力于探讨其“补缺假说”。亓鲁霞教授多年潜心于语言测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以高度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风口浪尖的英语高考测试问题,以先进的测试理论解决考试的现实困惑和难题。此次,王初明教授的讲题是“防止第一语言迁移干扰:言语和语境之妙效”,亓鲁霞教授的讲题是“高考英语是否应该去除短文改错:语言测试改革案例”。讲座以英语进行,主要面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大学师生。
本次活动的组织者指出:深入到专业领域内进行深层次的国际语言文化交流是本项活动的主要目标。尽管起步维艰,须当破冰而行,但唯有多层次交流的合理配置才能使文化交流广泛而深入,健康而持续。各个层次的交流具有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互补价值。本次活动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尝试,试看孔子学院这个平台在两所大学在各自优势的学术领域能否展开新的合作,体现强强合作的效能。
叶卡捷琳堡市及其地区的英语语言测试专员娜塔丽亚在讲座后对本网通讯员评论说:“两位教授的讲座信息丰富,内容新鲜,理论深厚,举例生动,深入浅出,富于启发。王教授的理论观点非常独特,对俄罗斯的外语教育发展很有借鉴作用,对我本人的外语教学也会很有帮助。亓教授的研究方法十分细致,对如何评价我们的测试方法很有参考价值,俄罗斯有着不少相似的问题,需要用同样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方法加以论证,比如,口语考核从正式考试去除的后果究竟如何等等。娜塔丽亚还说:介绍中国的语言研究情况这是第一次,但两位教授的理论知识和科研方法让我们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看到了中国相关研究领域的大致轮廓和现状。其他数位参加交流的师生也有同样的感受,他们认为,他们还看到了中国学者国际化的程度,科研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
采访两位教授的过程中,印象深刻的是,两位教授均认为,如果借鉴国际外语教育的多年经验和先进理论,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不仅可以少走弯路,还可以提高效率,使国际化程度更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这个领域有着非常优越的起步和持续发展的条件,只要好好组织,一定能成为大学发展的新亮点,不仅可以获得现实的规模发展,还可以在语言学习,外语教育以及跨文化交际,翻译学等方面深化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
讲座之后,两位教授由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和教师陪同会晤了乌拉尔联邦大学国际交流处领导,有关教授以及孔子学院俄方院长。双方回顾了合作的历史,赞赏了合作的成果,期待着更有创意的,更有成效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了两校的友谊和合作。随着乌拉尔联邦大学的运作,孔子学院的进一步发展,两校的合作将进入新的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