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交流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来访交流>>正文
来访交流

    法国让.莫内教授欧洲论坛谈欧元

    来访交流 | 来源:国际交流处 | 添加时间:2010-12-03 00:00:00 | 访问量:

        
     本网讯 12月1日下午,新一期欧洲论坛在六教B305教室开讲,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欧洲一体化经济学研究专家让-玛丽•泊松(BOISSON Jean-Marie)先生围绕“货币经济理论、诺贝尔奖与欧洲经济一体化”展开演说。来自西语、英文、商英、公开、欧洲中心的学生和教师近距离感受了这位“让·莫内”教授的魅力。我校欧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蔡红以及法国驻广州领事馆的大学合作项目主管子白天先生也莅临论坛。


    让-玛丽教授与蔡红主任、子白天先生合影

      讲座伊始,让-玛丽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蒙代尔为代表的一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所提出的货币经济理论,对于欧洲经济一体化现象的解释和预测能力很弱。在他看来,尽管蒙代尔、麦金农等学者开拓了最优货币理论,并且一批后继者又对该理论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论证,但让-玛丽认为该理论仍有先天性的硬伤,即缺乏对政治和历史的认知,忽视了货币联盟对政治和独立国家的路径依赖。他坦言,按照最优货币区的理论,欧元区显然并不符合作为最优货币区在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性、经济开放度和经济规模、价格和工资的灵活性、产业结构相似等方面的标准,但这是由于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元的诞生完全是欧洲一体化的结果,是政治意愿,而不是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结晶。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

      接着,让-玛丽从1957年《罗马条约》签订所引发的“是建立自由贸易区还是关税同盟”的争议说起,指出由于政治上的考量,共同对外关税的确立使欧洲一体化从一开始就跨越了自由贸易区,走上了从关税同盟到统一大市场,再到经济货币联盟,最后目标是政治联盟这条一体化程度不断深化的道路。同时,让-玛丽还运用地域比较方法,把视野拉向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向听众介绍了关税同盟体系的鼻祖——美国首任财长汉密尔顿,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个历史事件。他说南方各州拒绝加入国家关税同盟成为了美国内战爆发的又一重要因素。此外,他还通过详细的数据,论证剖析了欧洲经济货币联盟进入第三阶段后欧元对美元汇率一路走低、直到2002年成员国货币全面退出流通领域之后才开始出现反弹的原因,使得听众在这一难题上茅塞顿开。

      在当今欧洲经济走势扑朔迷离,欧元崩溃谣言四起时,作为经济学者的让-玛丽也应景预测了一番。他谈道,塞浦路斯恐怕会步“金猪四国”的后尘,成为欧元区下一个出现危机的成员国。相反,他力挺欧元,认为欧元不可能消失,假以时日,在对人民币的汇率上还将会有上好的表现,用一众股民的话说“值得逢低买入,中长线持有”。

    上一条:日本杏林大学理事长松本博青...
    下一条:Now accepting applications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