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29日下午,我校对外交流与合作人员培训项目启动仪式暨系列讲座第一讲在六教103室举行。方凡泉副校长主持了启动仪式及讲座。各学院及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出席此次讲座。方凡泉指出,我校正大力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教育国际化的整体意识,提高我校教学、科研和管理部门教育国际化的理论政策水平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我校将对校内有关部门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培训将分为理论篇、政策篇、礼仪篇、以及案例篇四个部分。
本次讲座为第一讲理论篇,我校邀请了中山大学教授陈昌贵作了题为“国际化和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讲座。讲座主要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国际化对高校建设的重要性、高校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快建设国际化进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陈昌贵对广外的国际化发展表示赞赏,他认为,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管理的规范有序、项目的显著特色和资源的广泛开发等多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广外国际化的亮点。随后,他结合自身的经验,从理论层面深入分析了高校应该如何推动国际化,建设高水平大学。

方凡泉主持会议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本质
陈昌贵结合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演变轨迹,提出了自己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解。他表示,实现教育国际化,首先要正确认识其涵义,国际化不是全盘西化,不是全球化,不是跨国教育,不是简单的迎来送往,不是装点门面的蓝图,也不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而是在教育观念、教师交流、学生交流、教学过程、科研合作、科研环境、学术活动等方面实现国际化。国际化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策略。

陈昌贵提出自己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解
国际化在高水平大学的建设过程中起到特殊作用
陈昌贵指出,高校通过国际合作,能够抬高学术起点,造就新一代学科带头人。一流大学的发展,不能从零开始,一定要寻找到高的起点。他运用“超长板效应”作了合理解析,即在合作共同体中的每个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不仅会由“最长的那块木板”决定,甚至会通过合作中的互动,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另外,陈昌贵建议高校的国际化要连接国内外学术网络,利用外部资源,同时要改造学术生态环境。

讲座现场
高校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和应变对策
在各高校不断推进国际化的进程中,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倾向、发展重点的形式化倾向、行为主题的边缘化倾向和实施效果的局限化倾向严重地影响了高校的发展。陈昌贵建议,各高校要坚定国际化发展策略、建立国际化发展的保障机制、注重教学过程的国际化。他认为,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外事工作必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必将迎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春天。
讲座完毕,与会人员进行现场提问,陈昌贵一一给予精彩回答。方凡泉赠送纪念品并与陈教授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