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16日晚,法国名剧《正午的分割》在我校云山会堂上演。不同于前几场在北京、南京等地的演出,此次《正午分割》在我校并没出现冷场现象,表演大受追捧。出席此次演出的嘉宾有法国驻广州领事馆总领事章泰年先生及夫人,我校国际交流处副处长梁洁、西语学院院长郑立华、西语学院副书记罗海洋、法语系主任陈穗香。
一个女人与三个男人之间的爱恨情仇
夜凉如水,光影交错的舞台上演着一个女人与三个男人之间的爱恨纠葛。这部具有典型现代浪漫主义特色的法国戏剧,是保尔·克罗岱尔原创的自传体小说,经年轻导演让·克里斯托夫·布隆岱尔再创作,生动诠释了西方艺术的救赎情结。
道具简单巧妙 观众大赞“佩服”
整出戏的表演是没有后台的,所有场景的转换都在表演的过程中完成。全剧的主要道具仅是几个铁皮箱子和一块二十米来大的白色幕布。
铁皮箱子与大白布构成了主要道具
导演将剧情与道具紧密地结合起来,成功地表现出背景由船到墓地再到房间的转换,令人称绝。特别是几个铁皮箱子的运用:第一幕尾声时,男主角梅萨因生女主角伊瑟的气而砸箱子,看似混乱的动作,实际上是在转换背景为下场戏做准备,当这场戏结束时,一个逼真的“墓地”就诞生了。
梅萨愤怒踢砸铁箱
许多观众都对这样的设计表示钦佩。我校中文学院的李同学就说:“他们仅仅利用几个箱子的不同组合,就可以转换背景,真的让人很佩服。”李同学还透露,与他一起看演出的其他同学也都对这一设计评价很高。
表演方式风趣 音乐灯光相得益彰
整场演出有许多情节的表现方式让人觉得“新奇”。特别是第一幕中,男二号阿玛里克在泳池边与伊瑟对话时,演员为了表现出游泳的动作,当场脱去衣裤,只穿着泳衣在地板上做出游弋的姿态,甚至在他“上岸”后,还逼真地做出抖落身上水的动作。风趣的表演方式和逼真的演技,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游弋的逼真表现
音乐和灯光的运用更是恰到好处。《正午的分割》为了更好地被中国观众接受,特意增加了中国古琴的元素。古琴师巫娜整场演出都坐在舞台的角落里“候命”,她根据剧情的发展,为表演增添适当的音乐。据悉,巫娜所配的音乐都是即兴的,只有大致框架是事先设计好的,每场表演的音乐都会随着场上的气氛做出不同的调整。
剧中融入了中国元素——古琴
另外,舞台的灯光的运用也很有创意。微红、天蓝、暗黄、血红,随着背景的变换,时间也在逐步推移,剧中人物的命运也在这些色彩中悄然改变……剧组灯光设计师SCENO GRAPHIE表示,他们力求运用灯光的颜色来烘托当时的环境以及渲染主人公们的情感。西语学院的小陈就称灯光配合得“天衣无缝”。
演员卖力敬业 深深打动观众
剧组的演员们虽然年轻,但演技一流,其敬业精神更令人敬佩。剧中有许多感情激昂的独白。让观众最为深刻的是梅萨的扮演者塞德里克·米歇尔的激情演绎,他的咆哮、他的捶胸顿足、他的低吟呼唤……都让人们看到了一个饱受爱情、欲望和精神追求困惑的外族异教徒的形象。特别是在墓地等伊瑟的那场戏中,梅萨因为伊瑟没来而伤心欲绝,演员为了表现出梅萨当时绝望悔恨的心情,愤怒地冲下舞台,在观众席的过道中失声的喊了起来,他涕泪交凌的情景使现场观众都为之感动。
台下与台上的对话
而最打动观众的则是在长达3个小时的表演中,演员们都用原声演出。全场没有一个演员使用麦克风,声音却始终洪亮有力,无论观众在哪个角落都听得清清楚楚。一个法语专业的同学表示,她虽坐在后排,但仍能听清每一句台词,她对演员的敬业精神非常佩服。而中文学院的李同学也表示:“他们居然不用话筒就能让观众听清,太不容易了!”
敬业的不仅仅是演员,剧组所有的人员都在一起努力着。导演助理VERONIQUE LEPERS告诉记者,因为要准备晚上的表演,剧组的所有人员都没吃晚饭,。当记者问及是否觉得辛苦时,她笑着说:“It’s OK for us.”
诗句般的语言 哲理式的思考
诗一样的美丽语言是该剧的又一特色,优美的语言在赋予观众想象的同时还启发思考。启人深思的如:“我独自长大,但不能断定我不好。” 女主角伊兹的独白启人深思。“天空中的正午,我们生命中央的正午。在完整的地平线中央,自由、自强。在这年纪,担心太自由。午夜的分界来到了,我就在这里随时准备获得自由。”梅萨的独白则显得悲壮清醒,富有寓意。究竟什么叫正午的分割,什么促成了剧中四位人物的命运,这值得每个人深思。
“剧中的语言总有一种无法说出的感动,虽然这是一出注定分崩离析的悲剧,但是极度的浪漫,以及明显的印象派作风,但它给观众带来的是现实生活中所缺少的美的享受,使人深思。”表演结束后,记者的一位朋友如是说。阿玛里克的扮演者尼古拉·维亚尔将其剧目和TNT做了番比较,同样是简单的道具,但是两者的风格不一样,“TNT makes people laugh,and our play makes them think.”
剧组齐称广外美 感谢广州观众
据悉,剧组人员于演出前一天抵达广州,行程繁忙没有专门时间游览广州,但被问及对我校的印象如何时,他们都用了“green”、“wonderful”此类的词语称赞我校。古琴师巫娜笑着说:“我特别喜欢这个学校,跟花园一样,太漂亮了。”而在演出开始前,他们剧组就有工作人员拿着DV在我校的校园里拍摄景物,以纪念这些美好的回忆。
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致以了热烈而长久的掌声。而剧组人员也很感激广州的观众,导演。他们认为广州的观众很有礼貌,对演员也很尊重。德西兹的扮演者马克·阿尔诺就说:“I know they are with us,and it gives us the power to act,to be more passionate!”对记者还连连称谢。
尽管表演大获全胜,但也有同学因对原作背景不熟悉而无法静心欣赏。这是总体评价很好的戏剧。“全剧前半部分很唯美,后半部分很凄美,总之很好。” 一位外校过来观看的观众这么说。
附:《正午的分割》剧情介绍
这部自传体戏剧作品是保罗·克洛岱尔趁热打铁写成的,当时他正因为疯狂的爱情而痛苦不堪,这部作品介乎爱情、欲望和精神追求之间。一个女子和三名男子同在印度洋的邮轮上。年轻女子伊瑟处于矛盾的欲望之中,她分别属于了剧中的三名男子,在他们三人之间分享爱情。在流亡和战争的背景下,她和梅萨经历着受谴责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