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交流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来访交流>>正文
来访交流

    日语外教浅井治的中国情结

    来访交流 | 来源:国际交流处 | 添加时间:2009-10-13 17:15:18 | 访问量:

        
    本网讯 值此祖国六十华诞之际,举国上下普天同庆。不仅国民喜看盛事,不少外国友人也感怀中国建国历史。东语学院外教浅井治重温当年,笑谈往日点点滴滴,愿竭尽全力为中日友好事业奉献一生。10月10日,记者有幸采访到我校日语外教浅井治,且看这位花甲老人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
    访问中国 受周恩来接见 
     “我的人生从此改变了!”第一次踏足中国大地,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中国的气息,浅井治印象特别深刻。中日友好建交的前一年(1971年),年仅22岁的浅井治等一批日本大学生被选派到中国作友好交流,一行40余人受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友好款待。周恩来总理于9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他们,并与他们一一握手,并希望来访的日本大学生回国后,向日本国民传达早日实现中日友好建交的愿望。
      此番肺腑之言深深地打动了浅井治的心,他表示即使是现在想起,也仍感到十分感动与荣幸。浅井治认为,一个国家有如此深明大义的总理,那么这个国家的前途必定是光明的。向往和平的他也暗下决心,以后要竭尽所能为中日友好事业作贡献。


    (资料图片)
    广外任教 热心教与学
      国庆期间,浅井治还是像平日一样,指导学生们的论文写作。同学们的日语写作水平一点一点地提高,是他最值得高兴的事情,对于现在这样的生活他感到很幸福也很满足。为了能尽快记住学生的名字,他自制了一个小册子,里面贴有每一个同学的照片跟名字,那些照片都是浅井治亲自为同学们拍摄冲洗的。摄影跟陶艺都是浅井治的爱好,此外,他还热衷于志愿者活动。今年的6月到8月,他和作为日本某大学福祉学科讲师的妻子一同赴非洲赞比亚共和国作志愿者活动。


    浅井治赴非洲参加志愿者活动(左下)及其摄影作品(右)
      为了能更方便快捷地联系学校的师生们,浅井治特地买了一部中国国产手机,采访结束后还虚心地向记者们请教如何用中文收发短信。采访期间不时有路过的外教用英文跟他打招呼,浅井治也用一口流利的英文回应。他说,学习外语就要敢于开口,不要害羞也不要怕犯错误。浅井治身体力行给同学们作了一个好榜样。他说跟年轻人在一起学习特别开心,现在每天都在学习中文,并说了一句中文互勉:“我要每天学习中国话,一起努力吧!”

    轻松愉快访谈进行时  

    寄语学生 坚持追求梦想
      “梦想并不是一个虚无缥缈、遥不可及的东西,它是可以用双手紧紧地抓住的。”这是浅井治最想传达给同学们的话,同时也是这位花甲之年的长者对后辈们的寄托与鼓励。“只要你决心要做并为之锲而不舍,就没有不可能的事。只要锁定目标,朝着那个方向勇敢前进,梦想最终会实现的。”曾任《グラフSGI》月刊杂志编辑部部长、从事记者职业35年的他,也鼓励本次采访的记者们毕业后做真正的记者。他认为大学生应该一步一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好计划并去勇敢实践。而谈到自己的梦想时,浅井治表示,他最希望看到的是中日关系进一步友好发展,中日两国人民越走越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亲密无间 师生同乐
    附:浅井治个人简介
    1949年1月,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镰仓市;
    1971年9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被周恩来总理接见;
    1972年3月,毕业于成蹊大学法学专业;
    1973年11月,就职于日本三大报纸中发行总量达550万份的圣教报社,作为取材记者执笔过不同题材的报道;
    1979年,出版发行的著作《ああ人生峠》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之一;
    1989年,在柏林墙拆除之际赴德取材,连载此次历史大事件。担任月刊杂志《グラフSGI》编辑部部长期间,致力于培养年轻记者;
    2004年,所著原稿改编而成的《ほたるの星》被拍成电影,由日本文部科学省(教育局)选定、东京都知事推荐在世界各大洲公映。

    上一条:《广州日报》两记者赴乌拉尔...
    下一条:东语学院印尼留学学子欢聚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