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和孔子学院成立20周年,12月7-8日,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孔子学院合作大学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年会暨高端论坛在澳门大学成功举办。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赵灵山在线参会。广东省教育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办)处长、主任李金俊、澳门大学副校长马许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何传添、岭南师范学院副校长吴涛、以及来自澳门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岭南师范学院以及深圳大学等10所高校的参会代表齐聚一堂,以“跨文化视域下的国际中文教学资源与文化传播创新”为主题进行交流探讨,旨在深化合作,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会人员合影
本次会议由澳门大学孔子学院承办。开幕式上,澳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孔子学院院长徐杰致辞。他表示,希望能为联盟高校及孔院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彼此分享国际中文的教学和管理中取得的经验、成就及发展模式,进一步加深大湾区院校及孔院之间的携手合作,在已经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高质量、高水平的国际中文教学及中国文化传播,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往来,为构筑“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人类美好理想铺路搭桥。
徐杰致辞
赵灵山在线上表示,联盟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探索孔子学院事业发展的新路径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和经验范例,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支撑,从而为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宝贵的力量。展望未来,联盟要继续秉承这一使命,不断开拓创新,深化合作,为促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而不懈努力。
赵灵山致辞
李金俊对联盟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提到,联盟各成员高校紧密合作,积极整合湾区资源,共同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中外人民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世界中文大会召开的契机下,他希望联盟未来应继续挖掘内部潜力,着力提升教学资源建设,深度融合湾区资源,彰显多元文化特色,实现资源整合互补,共建共享;同时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加强联盟品牌建设,讲好大湾区故事。最后,他希望联盟能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规范管理制度,提升整体影响力。
李金俊致辞
何传添在致辞中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里,广外以孔子学院为平台搭建的各层次文化交流活动,有效地提升了我校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了广外在国际汉语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从而推动了学科建设和发展。同时,广外作为联盟的理事长和秘书处单位,切实履行工作职能,积极统筹协调联盟各项事务,擦亮联盟品牌。未来,联盟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致2024世界中文大会的重要贺信精神为指引,在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和广东省教育厅的部署指导下,秉承“互通互鉴、合力共赢”的原则,推动大湾区国际中文教育及孔子学院的发展。
何传添致辞
在高端论坛、专题演讲、院长论坛暨“中文+”模式创新论坛等环节上,以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及孔院事务相关领导为代表的参会者们畅所欲言,就国际化办学、孔子学院建设以及国际中文教育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及意见交换。
参会代表在高端论坛上发言
参会代表在院长论坛暨“中文+”模式创新论坛上发言
同日还召开了联盟2024年度理事会。会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交流合作部(港澳台事务工作部)部长、孔子学院办公室主任周鹏代表联盟理事长及秘书处单位向各成员单位汇报联盟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规划。在联盟各成员高校的通力合作下,联盟继续深耕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不断探索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建立了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今年,联盟各项工作继续稳妥有序推进,在品牌建设、人员管理、教学建设、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通过召开联盟工作会议、举办主题圆桌论坛、举办中华文化知识竞赛、开展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岗中培训等系列举措,进一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孔子学院合作大学交流协作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孔子学院合作大学联盟2024年理事会合影
广东省教育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办)四级调研员周柳余作总结发言。她简要总结并肯定了本次论坛的交流成果,认为本次年会暨论坛为高校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及孔子学院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性,在习近平总书记致世界中文大会贺信重要精神的指引下,应在推动交流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从提高教学法、师资、志愿者及教材质量等多方面着手,利用联盟这一平台,充分结合孔院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特性和特色,广泛开展学术文化交流活动,为大湾区国际中文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周柳余总结发言
会后,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本次年会及论坛为高校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及孔子学院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会将年会及论坛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继续为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大湾区故事贡献力量。
今年是孔子学院品牌20岁生日。20年,正青春。启幕未来,联盟将继续以推广国际中文教育为主要任务,以品牌塑造为关键着力点,通过联盟成员高校建设的23所孔子学院及课堂为平台,继续为中外人文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