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新闻中心

    荟萃亚洲智慧 点亮高教之光——第十九届亚洲大学校长论坛圆满结束

    新闻中心 | 来源: | 添加时间:2020-12-03 11:26:51 | 访问量:

        


    11月30日,我校承办的第十九届亚洲大学校长论坛(AUPF)开幕式在线上线下平台同时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新形势下亚洲高等教育的合作与发展”。韩国东西大学、印尼佩特拉基督教大学、孟加拉水仙花国际大学等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46所高校通过ZOOM平台参加了本次论坛的开幕式,线上线下近200人参加会议。

      

    启动仪式

       开幕式由我校副校长焦方太主持,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朱超华、韩国东西大学校长Dr.Jekuk Chang、泰国曼谷大学董事会副主席 Dr. Mathana Santiwat、孟加拉水仙花国际大学校长 DR. MD.SABUR KHAN、菲律宾师范大学校长Dr. Bert J.Tuga14名嘉宾分别致辞。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朱超华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通过建立与时俱进、对外开放以及融合创新的高等教育,各国大学加强了协同创新,打造学术共同体,共同推进应急管理的智库建设和全球重大问题的科研攻关。我校校务委员会主席隋广军表示,在新时代,如何更好的发挥教育的“桥梁”作用,是本次论坛聚焦的焦点问题,也是论坛创办的初心。自成立以来,论坛见证了亚洲高等教育发展的巨大成就。

    开幕式主会场

     

    部分在线参会代表

    我校校长石佑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咨询委员会委员梅里·马达沙希、日本创价大学副校长Osanai Masaru分别做主旨发言。我校校长石佑启就整合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推进亚洲高校合作发展提出了五点倡议:认清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建设亚洲高等教育共同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充分发扬“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丝路”精神;加强合作,积极创新高等教育合作模式;在平等协商、团结协作的基础上,积极深化高等教育合作领域;在精益求精、合作共赢的前提下,积极提升高等教育合作质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咨询委员会委员梅里·马达沙希以未来大学,更美好的世界为题发表演讲她指出在当今世界面临新型冠状病毒,经济衰退和气候变化这三大挑战背景,根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教育起到日益关键的作用。在新形势下,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大学将在我们改变对这个相互依存世界的认知方式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通过以尊重和负责任地态度教授学生生活的艺术来促进生态良性发展。她倡导高校之间要加强合作与交流,同时也要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从而为教育的创新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日本创价大学校长Osanai Masaru提到了创价大学为全球化和亚洲地区合作与交流所做的努力;2014年创价大学被评为“全球顶尖大学”,作为全球化教育的典范高校,恰恰是亚洲地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成果体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咨询委员会委员梅里·马达沙希作主旨发言

        本届亚洲大学校长论坛常委会于12月1日上午通过在线形式召开,来自泰国曼谷大学、韩国东西大学、马来西亚玻璃市大学、印尼佩特拉基督教大学、孟加拉水仙花国际大学、菲律宾师范大学、潮汕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以及我校等多所常委高校代表出席了常委会。与会常委就下一届论坛以及庆祝论坛成立20周年庆典活动等筹备情况,2021年亚洲暑期研修班(ASP)及亚洲教师工作坊(AFW)提案等议题进行讨论。会议确定第二十届亚洲大学校长论坛的具体举办时间为2021年10月28日-30日。2021年ASP及AFW将采用在线模式由马来西亚玻璃市大学主办。受我校石佑启校长委托,我校焦方太副校长主持会议。

     

    常委会现场

    论坛分组论坛于11月30日下午分别由韩国东西大学、印尼佩特拉基督教大学、孟加拉水仙花国际大学承办,就“人工智能时代:亚洲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疫情及后疫情时代:亚洲高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未来大学:让世界更美好”三个主题展开研讨,来自多所高校共23名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就三个主题进行分享。各大高校代表聚焦各分主题,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亚洲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亚洲大学校长论坛“互相联系、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共同发展”的创立初衷。

     

    分论坛A:云端畅谈高等教育中的“人工智能”

    分论坛A由韩国东西大学承办,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立陶宛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14位高校代表围绕“人工智能时代:亚洲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展开了热烈且深入的讨论。

      

    分论坛A

        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柯晓华教授从机器翻译质量评测的指标及优化谈起,以语音翻译和AI+机器翻译的应用,结合图像识别、音频转写和知识图谱等研究,提出AI深度融入机器翻译,以期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协同培养专业人才。潮汕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林锦波教授从跨境电商教育的角度切入主题,探讨了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开发与跨境电商智能运营对应的实践教学模式、如何培养高素质跨境电商人才等问题。日本阪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Noriko Hanakawa就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发表了演讲,分享了阪南大学研究生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学计划及实验的经验,提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学目标。澳门理工学院威廉姆斯教授指出人文社会学科的学生也需要学习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人工智能相关教育,不仅涉及使用人工智能所要求的素养,还包括人工智能项目的学习。孟加拉国北部大学那兹鲁教授提出新一轮产业革命让高校提升对于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相关技术教育的重视度,但是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情感教育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分论坛B:亚洲高等教育在新冠疫情下及后疫情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分论坛B由印度尼西亚佩特拉基督教大学承办,参会学者来自中国、印尼、孟加拉国、日本、立陶宛、菲律宾、泰国等8个国家17所高校, 其中来自印尼佩特拉基督教大学阿迪提亚教授等10位专家以分论坛主题“新冠疫情下及后疫情时代:亚洲高等教育的机遇和挑战”发表了演讲,参会学者从不同角度围绕当前及疫情后的亚洲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分论坛B

    佩特拉基督教大学教授Aditya Nugraha基于佩特拉基督教大学现行网络课堂的五个主要问题进行陈述和分析,并提出面向疫情过后双轨课堂的思考,鼓励高校面对疫情进行教学创新。孟加拉国北部大学的Abu Yousuf Md. Abdullah教授表达了对于新冠影响下高校教学发展的乐观态度,相信疫情能推动全球资源高效整合以求更好地实现国际合作。广东财经大学的于海峰教授提出高校应借助新兴科学技术来创新研究合作方式,提高国际交流项目质量,并建立亚洲学术资源共享平台。京都女子大学的刘小俊教授分析了疫情对国际交流项目实施的影响,她还总结分享了语言交流项目的创新发展经验。菲律宾师范大学的Jennie Jocson教授详细分享了该校创新的弹性学习模式(flexible learning)以及疫情过后该模式的发展和运作。昆明理工大学的刘影教授基于疫情下该校与泰国交流学习现状,提出高等院校的国际交流应更注重实效与创新,并致力于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克里达瓦卡纳基督教大学Lidia Sandra博士介绍了该校于疫情后实行的“自主学习——自主校园”的活动,强调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并重。东萨玛州立大学的Rhodora C. Mendoza博士基于菲律宾学生的互联网普及率问题,提出了低普及率下网络学习的解决方案并介绍了该校研发的ARADMAN学习平台。曼谷大学的Siriwan Ratanakarn博士,Panadda Unyapho 博士和Atthasith Chaunpipatpong先生分享了疫情影响下曼谷大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并就高校如何应对环境改变提出建议。佩特拉基督教大学的Ribut Basuki博士强调教育应面向未来,分享了为教育5.0时代打造的社区拓展项目(community outreach program)以期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在两次讨论环节中,参会的专家学者分别就后疫情时代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及自主学习(heutagogy)话题交换意见,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分论坛B与会人员


    论坛C:未来大学:更美好的世界

    分论坛C由孟加拉水仙花国际大学主办,本次分论坛设置了主题演讲和自由讨论环节。来自中国、孟加拉国、日本、孟加拉国、立陶宛、波兰、英国等国家18所高校的36位参会代表齐聚云端,共同就“未来大学:更美好的世界”的主题展开积极的讨论,共同探讨高校如何顺应教育国际化、大众化、虚拟化等时代发展趋势而做出改革。我校西语学院茅银辉院长、Albert Wolfe教授和Will Hickey教授参与了本次分论坛的主题发言。

     

    分论坛C

    孟加拉水仙花国际大学校长Md. Sabur Khan向参会者分享如何通过虚拟移动网络和线上教育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以适应疫情下的高校运营新常态,如推出“智慧教育”、“混合学习中心”等一系列线上举措,携手国际高校伙伴打造国际开放性大学。

    我校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茅银辉围绕“广外西语学院多元化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展开讨论,总结高等教育发展的三大趋势,介绍广外西语学院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高等教育教学形式的新趋势并展望未来。我校Albert Wolfe教授主要从社区、高校和学生三大角度来分析未来大学的“3Ms”特色,强调高校应与社区紧密合作,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贡献力量,并且主张高校应该着重培养“微技能”人才,最后强调“师友计划对学生的重要意义。另一位同样来自我校的Will Hickey教授则结合自身经历分析了国际高校教育在新世纪所面临的全球挑战及其成因,并传达了提高学生技能、促进其就业发展等方面的创新性想法。立陶宛米科拉斯·罗梅里斯大学校长Inga Zaleniene通过视频向与会者表达了高校改革势在必行的真挚愿望,从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数字化、高校领导管理方式等角度提出改革具体措施。来自克拉科夫AGH科技大学的Janusz Szpytko教授以“新冠疫情影响下的高校新模式”为讲话主题,主要讲述了高校教育商业数字化的发展背景,借助人工智能等科技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具体措施,以及高校各层管理者和多技能型学生的培养方案。英国考文垂大学的Fred Parker教授以考文垂大学与广外的COIL中英合作项目为案例,分析如何成功培养学生全球视野,通过介绍COIL的现实意义及四大特点以说明COIL项目作为未来高校发展参考范例的可行性。同样来自英国考文垂大学的Fredrik Marcowitz教授深入探讨了疫情期间考文垂大学和广外中英教学支持下的“新常态”案例——“2+2跨国人才培养计划”,并与参会者分享其使用线上教学工具Zoom、Socrative、线上教学方式翻转课堂、线上师生交流平台Open Moodle及智能手机软件AULA等新教学工具的成功经验。

     

    分论坛C与会人员

    在自由讨论环节里,各高校代表就新冠疫情背景下高校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分享了一系列成功经验供与会者参考借鉴,具有极大启发性。


     

    闭幕式直播平台

    论坛闭幕式于12月1日上午通过在线直播的形式举行,共有来自亚洲高校的1000多人次在线观看了闭幕式。在闭幕总结环节中,我校校长石佑启对为期两天的论坛进行了回顾。他倡议亚洲各国高校在以下三个方面共同努力,一打造教育共同体的新模式;二建立互联互通的新机制;三创新教育合作的新路径。在随后举行的交接会旗环节中,石佑启将亚洲大学论坛会旗交给下一届承办方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代表魏小琳副校长。魏小琳在随后的致辞中表达了希望与各成员高校明年共聚浙江,共庆论坛20岁生日的期待。至此,经过两天的线下线上热烈研讨,第19届亚洲大学校长论坛圆满结束。

    本次会议是亚洲大学校长论坛历史上首次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举办,实现了“云端交流”;首次在论坛网站开启参会校园视频展示专区,实现了“云端展示”;首次开发并启用了在线签约系统,实现“云端合作”,充分诠释了在新形势下,亚洲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正走向多元化。

     

     

    上一条:萨摩亚独立国驻华特命全权大...
    下一条:六所孔子学院(课堂)合作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