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深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学生对南粤优秀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搭建青年交流平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2022年12月27-29日“基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研学”活动顺利在线举行。
此次活动系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承办的“万人计划”项目。活动特邀乐昌市华南研学工作专班成员、广东省三师志愿者协会成员何昆亮老师、原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方为民、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曹劲院长、华南理工大学民居建筑研究所副所长、华南教育历史研学专家施瑛教授、广州海事博物馆王芳馆长,从不同角度带领学员领略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的历史与风貌。活动吸引近了60位来自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的青年学生在线参加。
了解历史文脉,探寻共同记忆
乐昌市华南研学工作专班成员、广东省三师志愿者协会成员何昆亮老师以《战地春风桃李栽》为题,通过回顾抗战中的国立中山大学坪石校区的纪事,带领同学们共同感受先师们那段积极参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与新中国的建立,成为众多领域的开拓者与推动者的光辉岁月,感受先师门为保护中国的教育资源,维系中华民族的文脉所作出的艰苦努力。

原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方为民先生介绍了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的机制、特点和成效,让同学们全面了解这项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给社会各个层面带来的推动及提升作用。他认为南粤古驿道作为华南教育历史乃至中国教育史、世界学术史的重要历史场景,在促进粤北生态区发展,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同根同脉同源精神家园上具有促进作用。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曹劲院长借由对欧洲、美国等一些国际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经验分享,介绍了广东省境内文化遗产特点,以及对南粤古驿道保护和利用的探索与实践。此外,他还带领同学们领略古道的自然之美、历史文化以及经济价值。

华南理工大学民居建筑研究所副所长、华南教育历史研学专家施瑛教授在主题为《探寻历史,重温初心》的讲座中带领学员们回顾与展望了华南研学基地的设计工作。施教授介绍,基地目前已逐步建设成为集聚整体性、全面性的研学基地。他还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在香港、澳门建设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把此项历史延续工作做得更完善。

广州海事博物馆王芳馆长带领同学们探究如何通过博物馆等展览空间及场所对华南教育历史进行复原及重构。王馆长认为展览不是扁平化的知识输出,它需要参观者有效的参与,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历史认同感,从而提升对未来的信心。

提升湾区文化认同,助力湾区发展建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港澳台事务工作部周鹏部长在结业仪式上致辞。周部长勉励三地学生以“万人计划”项目平台为起点,不断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了解和传承,增强文化自信,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把所学、所思、所悟带入今后的学习与实践中,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结业仪式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南粤古驿道艺术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志刚教授主持。
活动结束后,参与此次活动的学员参加了问卷调查。其中,来自香港浸会大学的黄凯颖同学表示此次活动丰富且有意义,她希望今后有机会实地走访南粤古驿道。来自澳门科技大学的张杰龙同学认为本次活动让他感受到粤港澳三地同根同源、守望相助的血脉情深。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廖仕皓同学从先辈们的故事中体会到历史价值,并希望今后继续与港澳高校的同学保持深入交流。